母乳性黄疸,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 3 个月内仍有黄疸,表现为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。其特征较为明显。
通常在出生后 3 至 5 天出现,相较于生理性黄疸,出现时间略晚。黄疸程度轻重不一,轻者仅面部、颈部可见,重者可蔓延至躯干、四肢及巩膜。一般情况良好,不影响宝宝吃奶、睡眠及体重增长,无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异常症状。停止母乳喂养 24 至 48 小时后,黄疸可明显减轻,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达 50% 以上,恢复母乳喂养后,黄疸可能再次出现,但一般较之前减轻。多数母乳性黄疸会在宝宝 2 至 3 个月时自行消退,无需特殊治疗,少数严重者可能需光疗等干预。